雅安经开区一季度“智改数转”加速产业焕新 全员招商拼出“开门红”

2025-04-18 17:27 来源:川经瞭望

川经瞭望记者 程强 文/图  

4月16日,春潮涌动之际,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,智能化车间高效运转,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。这里,既有传统制造业“老树发新芽”的转型故事,也有新兴产业“拔节生长”的蓬勃势头。2025年一季度,雅安经开区正以“智改数转”重塑发展基因,用“全员招商”点燃增长引擎,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力奔跑。

智改数转:从“政策输血”到“产业造血”

“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20人进行生产,现在2个人就能通过数字大屏管理全流程。”四川吉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车间里,总经理杨丛瑞指着设备说。这样的场景,正是经开区推动“智改数转”的缩影。  

四川吉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

杨丛瑞表示,2023年公司启动了轻微车半轴自动生产线项目,项目淘汰了原有老旧设备并进行了数控化升级更新,使用MAS生产管理系统并配合关节机器人组线为自动化生产线。大大降低企业人员劳动强度,节约原材料15%,提高企业轴类产品的生产效率50%以上,节约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约20%,质量损失下降40%,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能力,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达到70%。

这场“数字革命”背后是政策与服务的双重支撑。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组建专班下沉企业,“一企一策”破解转型堵点。2024年以来,全区51个“智改数转”项目入选省级储备库,7个项目获4254.9万元资金支持;2025年再添57个项目入库,7个通过省级现场核查。

在“中国・雅云智改数转赋能中心”,大屏实时显示着全区60%规上企业的诊断数据。“我们就像产业‘数字医生’,为企业开‘转型处方’。”其中雅化锂业(雅安)有限公司通过 “智改数转”实现了产能提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。公司应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,提升了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水平,人均日产量提升近30%,高品质电池级产品保持高稳定性,设备运维成本大幅降低,成为智能化锂盐生产线新标杆,入选“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”,获评“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”。

中心负责人表示。如今,经开区算力质效评价已跃居全国第8位,先进材料实现创新突破,“智改数转”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项目工地“春潮涌”:全员招商拼出“开门红”

塔吊林立的汇龙超强刨花板项目现场,工人们正在安装从国外引进的铺装机和连续压机。“从签约到设备安装只用了8个月,政府专班‘陪跑’解决用地、审批难题。”汇龙公司董事长范旭东站在已完成主体建设的厂房前,信心满满地说:“随着项目锅炉点火预热成功,项目成功投产指日可待,二季度投产后,每年10亿元产值将带动周边林业升级!”

这个投资5.5亿元的项目,正是经开区一季度“全员招商”攻坚的缩影。  

翻开招商成绩单,数据透着“春的生机”:一季度新签约亿元级项目5个,总投资22亿元;33个在谈项目蓄势待发,总投资超342亿元。

招商战场延伸至全国各地。经开区“一把手”带队4次出征,经合局、雅州集团等累计外出招商60余次。“不是在招商,就是在招商路上。”经合局负责人表示,雅安经开区还将持续提升主导产业聚链强链能力,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,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在经开区落地生根。

 

“中国芯”核心装备制造项目

“中国芯”核心装备制造项目工地上,三大作业区同步施工的火热场景,成为“雅安速度”的生动注脚。“平行施工法让工期缩短3个月,雨季前能完成主体建设!”重庆毓峰副总经理石晏毓站在钢结构厂房前介绍。这个承载能源战略转型使命的项目,一季度已完成投资1.2亿元,投产后将推动能源转化效率大幅提升。  

如今,从车间里的数字大屏到工地上的智慧吊塔,从传统产业的“脱胎换骨”到新兴赛道的“换道超车”,雅安经开区以“智改数转”重塑产业基因,以“项目攻坚”锻造发展韧性。

编辑:张肇婷 校对:赵丁
责编:高艳 审核:杜静